发布时间:2025-10-15 17:58:19    次浏览
摘要:高校创客生态建设未来可期但依然任重道远。提到大学生创业你会想到哪些词?有激情、有梦想、有拼劲?还是理想主义、不靠谱、成功率低?大学生从创客到真正蜕变为颠覆行业的创业者,需要注意什么?现在的外部环境适不适合大学生创业?10月17日下午,上海市杨浦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启迪之星(上海)携手举办的“创聚上海”—高校创客全国行(上海站)在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开幕,来自学界和投资界的大咖集聚一堂,为高校创业者指点迷津。论坛现场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康奈尔大学、澳门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20余个项目参加。创客们互相切磋,向大咖及业界前辈现场取经,探索创新发展方向。 乘上“双创”大环境的东风创业并不简单,创业的风险也不小。IT桔子的数据显示,国内2013年后成立的公司死亡数量(已关闭状态)为406家,其中2013年成立的公司死亡量占比为90.6%。面对创业的高风险,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持何种态度呢?由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全球创业观察(GEM)中国报告中的调查数据显示,态度依旧是支持。其中认为大学生在创业上确实有一定优势占到49%;有42.6%的受访者这表示“不反对,不识为一条出路”;仅有7.3%的受访者坚决反对,认为“风险太大”。所以前两项数据叠加说明,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是倾向被鼓励的。那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面对高支持率和高失败率的矛盾同时,高校创客究竟面对的是怎样的创业环境呢?资本的活跃可谓大学生创业者的利好消息。知名投资人徐小平表示: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国外毕业生创业人数是国内的10倍,但也因此说明国内市场潜力无穷,有更多的好项目、好团队值得去挖掘。“现在正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期,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创业者的行动、投资人的决策就是创投圈的东风。”来自政府的鼓励和政策的支持也不容忽视。“现在这个时代是个试错的时代,应该有不怕失败的精神。失败率从长时间来看,是个常数,但大学生创业未来的空间更大。”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杨永华给大学生创客打气。杨浦区人社局副局长司徒行喆也作出承诺,作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杨浦区正在为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创新创业生态进行积极探索,并以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为依托,打破线上线下双重围墙,力图打造一个开放的创新创业汇聚之地。 杨浦区人社局副局长司徒行喆完成从创客到创业者的转变大学生创业如何降低风险?学界“大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雷家骕教授别出心裁提出了“创业者剩余”的概念,意为客户因为得到了想要的价值,愿意给创业者以回报,创业者从总回报中扣掉他为了创造、传递价值而消耗的费用以及给政府交的税费,剩下归自己的部分。他认为,真正的创业者就是那些努力以创新方式突破客观困难,为客户创造、传递价值,进而获得“创业者剩余”的人。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雷家骕教授他表示,大学生创业者多为“创客”,区别于“创业者”,“创客”热衷于个人创意、设计、制造,出于兴趣爱好而追求自身创意的技术使用价值而非商业价值。在互联网时代,“创客”使得发明创造不只发生在拥有实验设备的院所机构,且大大缩短了创新的周期。但是,大学生“创客”要想成为有商业变现能力的创业者,就要寻求创意与商机匹配,将创意转变为真正的产品,并能够开发领先用户。其中创意与商机的匹配是个“试错的过程”:先发现商机就要不断调整创意;先构思创意就要寻找细分市场,直到二者相互适应。将创意转变为真正的产品,要经过“创意、商业设计、技术整合、新产品研制”最终到“可制造的产品”的过程,后续还要解决批量化生产制造系统的可行性问题。而开发领先用户旨在去寻找追求新颖、时尚、新潮的人群。 投资界“大咖”启迪之星创投董事总经理刘博投资界“大咖”启迪之星创投董事总经理刘博给的建议则更实用而具体,他认为大学生在创业早期容易存在大而全或者跟风现象,所以要聚焦产品、聚焦资源,学会舍弃。关键把握产品创新、迅速迭代、获取用户、建立口碑。在成长阶段容易盲目比较或者遭遇大公司正面竞争。所以要注重运营、快速行动,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当创业进入扩张阶段,会面对人员快速增长、管理吃力等问题。要注意完善公司机制,资源要素重组,注重团队和文化建设。在最后成熟阶段容易遇到创新性低,增长放缓的危机,这时就可以利用资本力量投资并购,整合产业、争取引领市场成为行业巨头。来源:创客200